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代码:050103
学科门类 :文学 专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玉林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发展,面向东盟,本专业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于2008年开设至今,实行“3+1”培养模式,(3年在本校学习,1年在泰国或越南学习,并在海外参加教育见习、实习3个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2014年),本专业师资雄厚,结构均衡,教师学源覆盖全国;为桂东南、广西,以及其他省市培养具有汉语国际教育坚定理念,师德师风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素养能力强,汉语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是区内外同类型学校的优势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桂东南和广西,以及国内其他省市培养具有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素养,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中外文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语言学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好的外语基础和应用能力,能胜任国内外各类学校、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领域等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
目标2.具有国际汉语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标3.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涉外企业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具备国际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
目标5.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三、毕业要求
1.知识标准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
(3)熟悉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基础知识。
2.能力标准
(1)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具备较强的国际汉语教学的专业技能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3)具有立足国际视角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掌握泰语(或越南语),可以使用泰语(或越南语)为课堂教学用语从事国际汉语教学;
3.素质标准
(1)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
(2)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良好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道德情操;
(4)具备终身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四、毕业合格标准和授予学位
1.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8学分。必修课程74学分,包括:公共课程37学分、通识教育课程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29学分;选修课程62学分,包括:含公共课程1学分、通识教育课程7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
5.修业年限: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6.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学
六、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实践、说课、专业研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八、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时)分布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表(一)
课程类别 |
课程类别 |
学分及比例 |
学时及比例 |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37 |
22% |
704 |
27.4% |
选修 |
1 |
0.59% |
16 |
0.6% |
|
小计 |
38 |
22.6% |
720 |
28%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8 |
4.8% |
158 |
6.1% |
选修 |
7 |
4.2% |
96 |
3.7% |
|
小计 |
15 |
9% |
254 |
9.8% |
|
学科专业课程 |
必修 |
42 |
25% |
672 |
26.1% |
选修 |
58 |
34.5% |
928 |
36.1% |
|
小计 |
100 |
59.5% |
1600 |
62.2% |
|
集中性教育实践 |
必修 |
15 |
8.9% |
—— |
—— |
选修 |
0 |
0 |
—— |
—— |
|
小计 |
15 |
8.9% |
—— |
—— |
|
合计 |
168 |
100% |
2574 |
100% |
注: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学时为周数,不计入本表。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表(二)
课程类型 |
学分/学时 |
分学期学分安排 |
|||||||||||
学分 |
比例 |
学时 |
比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理论教学 |
公共基础课程 |
24 |
11% |
416 |
11.5% |
7.5 |
7.5 |
6.5 |
0.5 |
2 |
0 |
0 |
0 |
通识教育课程 |
13.5 |
6.2% |
238 |
6.6% |
1 |
1.5 |
0 |
0 |
0 |
0 |
0 |
2 |
|
学科专业课程 |
95.5 |
43.8% |
1528 |
42.3% |
12.5 |
11.5 |
14 |
10.5 |
23 |
15 |
9 |
0 |
|
小计 |
133 |
61% |
2182 |
60.4% |
21 |
20.5 |
20.5 |
11 |
25 |
15 |
9 |
2 |
|
实践教学 |
课内实验/实践 |
60 |
27.8% |
1032 |
28.5% |
10.5 |
8 |
10 |
4.5 |
15 |
7 |
5 |
0 |
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 |
25 |
11.5% |
400 |
11.1% |
6 |
6 |
4 |
9 |
0 |
0 |
0 |
0 |
|
小计 |
85 |
39.3% |
1432 |
39.6% |
16.5 |
14 |
14 |
13.5 |
15 |
7 |
5 |
0 |
|
总计 |
218 |
100% |
3614 |
100% |
37.5 |
34.5 |
34.5 |
24.5 |
40 |
22 |
14 |
2 |
备注:实践教学不含集中性教育实践环节。学分和学时占总学分比例(%)和占总课时比例(%)保留1位小数。
九、课程教学计划
表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周学时 |
讲授 |
实践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考试 |
考查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1 |
GBB1703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文(2) |
√ |
|
2 |
GBB17040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8 |
3 |
2 |
32 |
1 |
16 |
文(1) |
√ |
|||
3 |
GBB1702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5 |
3 |
48 |
2 |
32 |
文(3) |
√ |
|||
4 |
GBB1701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文(5) |
√ |
|||
5 |
GBB170503 |
形势与政策Ⅰ |
0 |
8 |
2 |
- |
4 |
- |
4 |
1 |
√ |
|||
6 |
GBB170504 |
形势与政策Ⅱ |
0.5 |
8 |
2 |
- |
4 |
- |
4 |
2 |
√ |
|||
7 |
GBB170505 |
形势与政策Ⅲ |
0 |
8 |
2 |
- |
4 |
- |
4 |
3 |
√ |
|||
8 |
GBB170506 |
形势与政策Ⅳ |
0.5 |
8 |
2 |
- |
4 |
- |
4 |
4 |
√ |
|||
9 |
GBB170507 |
形势与政策Ⅴ |
0 |
8 |
2 |
- |
4 |
- |
4 |
5 |
√ |
|||
10 |
GBB170508 |
形势与政策Ⅵ |
0.5 |
8 |
2 |
- |
4 |
- |
4 |
6 |
√ |
|||
11 |
GBB170509 |
形势与政策Ⅶ |
0 |
8 |
2 |
- |
4 |
- |
4 |
7 |
√ |
|||
12 |
GBB170510 |
形势与政策Ⅷ |
0.5 |
8 |
2 |
- |
4 |
- |
4 |
8 |
√ |
|||
13 |
GBB040005 |
大学英语Ⅰ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1 |
√ |
|||
14 |
GBB040006 |
大学英语Ⅱ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2 |
√ |
|||
15 |
GBB040007 |
大学英语Ⅲ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3 |
√ |
|||
16 |
公共体育Ⅰ |
1 |
32 |
2 |
0.5 |
8 |
0.5 |
24 |
1 |
√ |
||||
17 |
公共体育Ⅱ |
1 |
32 |
2 |
0.5 |
8 |
0.5 |
24 |
2 |
√ |
||||
18 |
公共体育Ⅲ |
1 |
32 |
2 |
0.5 |
8 |
0.5 |
24 |
3 |
√ |
||||
19 |
公共体育Ⅳ |
1 |
32 |
2 |
0.5 |
8 |
0.5 |
24 |
4 |
√ |
||||
20 |
GBB060101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64 |
4 |
2 |
32 |
1 |
32 |
文(1) |
√ |
|||
21 |
GBB270001 |
军训与国防教育 |
2 |
32 |
2 |
32 |
2w |
1 |
√ |
|||||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小计 |
37 |
704 |
24 |
416 |
13 |
288 |
||||||||
选修 |
1 |
GXT170001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1 |
16 |
2 |
0.5 |
8 |
0.5 |
8 |
文(4) |
|||
2 |
GXT1700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1 |
16 |
2 |
0.5 |
8 |
0.5 |
8 |
文(4) |
||||
3 |
GXT170003 |
改革开放史 |
1 |
16 |
2 |
0.5 |
8 |
0.5 |
8 |
文(4) |
||||
4 |
GXT170004 |
社会主义发展史 |
1 |
16 |
2 |
0.5 |
8 |
0.5 |
8 |
文(4) |
||||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修读要求:1分(其中必修0学分,选修1学分) |
||||||||||||||
公共基础课程修读要求:38分(其中必修37学分,选修1学分) |
表2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周学时 |
讲授 |
实践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考试 |
考查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1 |
TBB000001 |
入学教育 |
0 |
16 |
16 |
1 |
√ |
|||||
2 |
TBB000002 |
安全教育 |
0 |
24 |
24 |
a |
√ |
|||||||
3 |
TBB000003 |
劳动教育 |
1 |
32 |
0.5 |
16 |
0.5 |
16 |
8 |
√ |
||||
4 |
TBT000002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
2 |
38 |
1.5 |
30 |
0.5 |
8 |
8 |
√ |
||||
5 |
TBT1400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8 |
√ |
|||
6 |
TBB250001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
1 |
16 |
2 |
1 |
16 |
1-2 |
√ |
|||||
7 |
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 |
2 |
— |
— |
2 |
8 |
认定 |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小计 |
8 |
158 |
4.5 |
110 |
3.5 |
48 |
||||||||
选修 |
8 |
美育类 |
2 |
32 |
2 |
2 |
32 |
b |
√ |
|||||
9 |
人文社科类 |
2 |
32 |
2 |
2 |
32 |
√ |
|||||||
10 |
自然科学与技术类 |
2 |
32 |
2 |
2 |
32 |
||||||||
11 |
国际视野类 |
2 |
32 |
2 |
2 |
32 |
√ |
|||||||
12 |
讲座类 |
1 |
— |
1 |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小计 |
9 |
128 |
9 |
128 |
||||||||||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
17 |
286 |
13.5 |
238 |
3.5 |
48 |
||||||||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15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选修7学分) |
||||||||||||||
备注: a:每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上课,每学期3节 |
||||||||||||||
b: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需修读美育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自然科学与技术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讲座类通识选修课1学分,国际视野类通识选修课2学分,共计7学分。 |
||||||||||||||
说明:1.《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制。舞蹈学专业不开设《公共体育》。2.讲座类通识选修课。学生须从学校开出的讲座类通识选修课中选修1学分,完成8个讲座的听课任务。 |
表3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周学时 |
讲授 |
实践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理论课程 |
必修 |
专业基础课程 |
1 |
ZBB010201 |
现代汉语Ⅰ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1 |
√ |
|
2 |
ZBB010202 |
现代汉语Ⅱ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2 |
√ |
||||
3 |
ZBB010203 |
古代汉语Ⅰ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3 |
√ |
||||
4 |
ZBB010204 |
古代汉语Ⅱ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4 |
√ |
||||
5 |
ZBB010226 |
语言学概论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7 |
√ |
||||
6 |
ZBB010227 |
中国古代文学Ⅰ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1 |
√ |
||||
7 |
ZBB010228 |
中国古代文学Ⅱ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2 |
√ |
||||
8 |
ZBB010229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9 |
ZBB011102 |
汉语写作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1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0 |
ZBB011100 |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
3 |
48 |
3 |
2 |
32 |
1 |
16 |
3 |
√ |
|||
11 |
ZBB011101 |
语言教学法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4 |
√ |
||||
专业必修课程小计 |
29 |
464 |
29 |
19.5 |
312 |
9.5 |
152 |
||||||||
专业必修课程修读要求:29学分 (其中必修29学分) |
|||||||||||||||
选修 |
专业发展课程 |
12 |
ZXB010001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4 |
√ |
||
13 |
ZXB010002 |
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7 |
√ |
||||
14 |
ZXB011248 |
中国文化概论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15 |
ZXB010232 |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4 |
√ |
||||
16 |
ZXB010003 |
中国民俗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7 |
√ |
||||
17 |
ZXB010253 |
外国文学Ⅰ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18 |
ZXB010254 |
外国文学Ⅱ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4 |
√ |
||||
19 |
ZXB010252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20 |
ZXB010004 |
汉语修辞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 |
√ |
||||
21 |
ZXB010251 |
应用文写作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 |
√ |
||||
22 |
ZXB010047 |
学术论文写作 |
1 |
16 |
1 |
0.5 |
8 |
0.5 |
8 |
7 |
√ |
||||
23 |
ZXB010229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艺术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1 |
√ |
||||
24 |
ZXB010226 |
中国汉字文化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 |
√ |
||||
25 |
ZXB010005 |
语用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7 |
√ |
||||
26 |
ZXB010006 |
三笔字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7 |
√ |
||||
27 |
ZXB010007 |
社交礼仪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3 |
√ |
||||
28 |
ZXB010008 |
现代教育技术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7 |
√ |
||||
专业方向课1 |
29 |
ZXB010009 |
泰语语音Ⅰ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1 |
√ |
|||
30 |
ZXB010010 |
泰语语音Ⅱ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 |
√ |
||||
31 |
ZXB010011 |
基础泰语Ⅰ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32 |
ZXB010012 |
基础泰语Ⅱ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4 |
√ |
||||
33 |
ZXB010013 |
中级泰语Ⅰ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5 |
√ |
||||
34 |
ZXB010014 |
中级泰语Ⅱ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6 |
√ |
||||
35 |
ZXB010015 |
泰语写作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36 |
ZXB010016 |
泰语听说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37 |
ZXB010017 |
泰语电脑编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38 |
ZXB010018 |
泰国国家礼仪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39 |
ZXB010019 |
泰国国家法规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40 |
ZXB010020 |
汉泰口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41 |
ZXB010021 |
汉泰笔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42 |
ZXB010022 |
泰语秘书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43 |
ZXB010023 |
泰语贸易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44 |
ZXB010024 |
泰语旅游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专业方向课2 |
45 |
ZXB010025 |
越南语语音Ⅰ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1 |
√ |
|||
46 |
ZXB010026 |
越南语语音Ⅱ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2 |
√ |
||||
47 |
ZXB010027 |
基础越南语Ⅰ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3 |
√ |
||||
48 |
ZXB010028 |
基础越南语Ⅱ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4 |
√ |
||||
49 |
ZXB010029 |
中级越南语Ⅰ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5 |
√ |
||||
50 |
ZXB010030 |
中级越南语Ⅱ |
4 |
64 |
4 |
3 |
48 |
1 |
16 |
6 |
√ |
||||
51 |
ZXB0100131 |
越南语写作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52 |
ZXB010032 |
越南语听说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53 |
ZXB010033 |
越南语电脑编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54 |
ZXB010034 |
越南国家礼仪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55 |
ZXB010035 |
越南国家法规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5 |
√ |
||||
56 |
ZXB010036 |
汉越口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57 |
ZXB010037 |
汉越笔译 |
2 |
32 |
2 |
1 |
16 |
1 |
16 |
5 |
√ |
||||
58 |
ZXB010038 |
越南语秘书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59 |
ZXB010039 |
越南语贸易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60 |
ZXB010040 |
越南语旅游学 |
2 |
32 |
2 |
1.5 |
24 |
0.5 |
8 |
6 |
√ |
||||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
110 |
1760 |
110 |
76 |
1216 |
34 |
544 |
||||||||
专业选修课程修读54学分(选修54学分)(在方向1和2中必选其中1个方向) |
|||||||||||||||
专业实训课程 |
必修 |
61 |
ZBB010231 |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4 |
√ |
||
62 |
ZBB010232 |
语音与语音教学技巧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1 |
√ |
||||
63 |
ZBB010233 |
词汇与词汇教学技巧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2 |
√ |
||||
64 |
ZBB010234 |
语法与语法教学技巧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3 |
√ |
||||
65 |
ZBB010235 |
汉字与汉字教学技巧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4 |
√ |
||||
66 |
ZBB010236 |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实践 |
3 |
48 |
3 |
0 |
0 |
3 |
48 |
4 |
√ |
||||
选修 |
67 |
ZXB010041 |
中华才艺之书法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1 |
√ |
|||
68 |
ZXB010042 |
中华才艺之编织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2 |
√ |
||||
69 |
ZXB010043 |
中华才艺之舞蹈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3 |
√ |
||||
70 |
ZXB010044 |
中华才艺之茶艺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4 |
√ |
||||
71 |
ZXB010045 |
中华才艺之剪纸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1 |
√ |
||||
72 |
ZXB010046 |
中华才艺之武术 |
2 |
32 |
2 |
0 |
0 |
2 |
32 |
2 |
√ |
||||
专业实验课程小计 |
25 |
400 |
25 |
0 |
0 |
25 |
400 |
||||||||
专业实验课程修读17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4学分) |
|||||||||||||||
学科专业课程小计 |
|||||||||||||||
学科专业课程修读要求:100学分(其中必修42学分,选修58学分) |
表4集中性教育实践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周)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
考试 |
考查 |
|||||||
集中性教育实践 |
必修 |
SBB010011 |
专业见习 |
1 |
4 |
6 |
√ |
|
SBB010012 |
专业实习 |
4 |
12 |
6 |
√ |
|||
SBB010019 |
专业研习 |
1 |
4 |
6 |
√ |
|||
SBB010017 |
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 (留学生一对一辅导) |
1 |
2 |
1-4学期完成,第4学期录成绩 |
√ |
|||
SBB010888 |
毕业论文 |
6 |
12 |
8 |
√ |
|||
SBB010020 |
学年论文 |
1 |
16 |
6 |
√ |
|||
SBB010887 |
社会调查 |
1 |
2 |
2 |
√ |
|||
集中性教育实践小计 |
15 |
|||||||
集中性教育实践修读要求:15学分(其中必修15学分,选修0学分) |
说明
1.汉语教育专业为“3+1”培养模式,该专业学生在第5、6学期赴泰国(或越南)学习。
2.国外学校须按照本培养方案第5、6学期的课程设置安排课程,学分及开课时数不变。专业实习、见习在第6学期完成。
3.在国外学习期间超出计划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相关说明
1.修订的指导思想
为推进学校应用型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我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专业评估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总体思想。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 ,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学生宽口就业,在修订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方面就要拓宽就业思路,不能拘泥于“汉语教育”一个方面,也要考虑汉外翻译、涉外文秘、涉外导游、海外汉语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就业渠道。根据就业方向科学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
2.修订的方式与方法
(1)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自2008年招收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已有12届毕业生。我们对2020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了调查,截止2020年12月9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86.79%,专业对口率37.73%。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该专业学生不能够像往届毕业生一样出国任教,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受到了较大影响。
(2)对外汉语教育机构、中国驻外公司、汉泰(汉越)翻译等专家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他们根据实际,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主要有:中国驻泰(驻越)公司不仅需要翻译人才,也需要具备贸易学、文秘学相关知识。东南亚国家尤其泰国需要汉外方面的翻译人才较多,但是同时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社交礼仪。东南亚需要大量汉语教师,但是教学能力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强的人才不多,在培养方案设计时需加强。
(3)征求校内外专家指导意见
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家张小克教授指出玉林师范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在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和涉足领域调研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为汉语教师、涉外导游、涉外文秘和翻译四类不同就业岗位,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并制定了教学计划进程表。整个方案结构完整,体系完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改革意识,是一份较好的方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处理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方向的关系问题,应该把培养能够从事基础阶段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作为该专业的首要任务,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都应该围绕这一点来考虑,其他就业方面只是兼顾,这样才能保持该专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至于与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混淆或冲突。为了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在制订好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尤其要注重该专业的内涵建设,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国家汉办的志愿者教师选拔,建议根据国家汉办主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的要求,将有关内容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今后考取该证书,通过该选拔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为其在本专业范围内实现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4)专任教师组织提出修改意见
对原培养方案展开论证会,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口率不高、培养模式实行难、原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汉语国教育专业师资背景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专任教师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在培养目标的修订、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方面、推进“3+1”培养模式以及加强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
3.本方案与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标准对标情况
国家质量标准 |
本培养方案 |
|
专业必修课程 |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汉语写作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语言教学法 |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汉语写作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语言教学法 |
专业选修课程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 语音与语音教学 词汇与词汇教学 语法与语法教学 汉字与汉字教学 中国文化概论 外国文化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 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汉语修辞学 语用学 中华才艺 外语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海外汉语教学实践 语音与语音教学技巧 词汇与词汇教学技巧 语法与语法教学技巧 汉字与汉字教学技巧 中国文化概论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现代教育技术 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汉语修辞学 语用学 中华才艺之一~六 泰语(或越南语) 中国民俗学 外国文学 应用文写作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艺术 中国汉字文化 三笔字 社交礼仪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
4.修订后续举措
(1)严格执行修改后的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课程计划;
(2)重视选用优质教材;
(3)制定规范齐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重视模块之间的衔接,并切实执行;
(4)教学档案规范齐全,并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以积累和整理;掌握专业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授课情况、命题及评卷、复核登分等工作;
(5)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予以具体化。
十一、附件
附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表
附表2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附表3汉语国际教育(3+1模式)专业课程拓扑图
附表4汉语国际教育(3+1模式)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说明
附表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附表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各专业要确定所设课程对能力及素质培养的作用,建立每门课程与学生能力及素质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 体系 |
知识要求 |
能力要求 |
素质要求 |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3(1) |
3(2) |
3(3) |
3(4) |
|
现代汉语 |
H |
M |
L |
||||||||||
古代汉语 |
H |
M |
L |
||||||||||
语言学概论 |
H |
M |
L |
||||||||||
中国古代文学 |
H |
M |
L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H |
M |
L |
||||||||||
汉语写作 |
H |
L |
M |
||||||||||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
H |
M |
L |
||||||||||
语言教学法 |
H |
M |
L |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H |
M |
L |
||||||||||
海外汉语教学研究 |
H |
M |
L |
||||||||||
中国文化概论 |
H |
M |
L |
||||||||||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
H |
M |
L |
||||||||||
跨文化交际概论 |
L |
H |
M |
||||||||||
外国文学 |
H |
M |
L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
H |
L |
M |
||||||||||
汉语修辞学 |
L |
H |
M |
||||||||||
应用文写作 |
L |
H |
M |
||||||||||
学术论文写作 |
H |
H |
L |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艺术 |
H |
L |
M |
||||||||||
中国汉字文化 |
L |
H |
M |
||||||||||
语用学 |
M |
L |
L |
||||||||||
三笔字 |
L |
H |
M |
||||||||||
社交礼仪 |
M |
H |
L |
||||||||||
现代教育技术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语音 |
L |
H |
M |
||||||||||
基础泰语(越南语) |
L |
H |
M |
||||||||||
中级泰语(越南语)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写作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听说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电脑编辑 |
L |
H |
M |
||||||||||
泰国(越南)国家礼仪 |
L |
H |
M |
||||||||||
泰国(越南)国家法规 |
L |
H |
M |
||||||||||
汉泰(汉越)口译 |
L |
H |
M |
||||||||||
汉泰(汉越)笔译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秘书学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贸易学 |
L |
H |
M |
||||||||||
泰语(越南语)旅游学 |
L |
H |
M |
||||||||||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
H |
L |
M |
||||||||||
语音与语音教学技巧 |
H |
L |
M |
||||||||||
词汇与词汇教学技巧 |
H |
L |
M |
||||||||||
语法与语法教学技巧 |
H |
L |
M |
||||||||||
汉字与汉字教学技巧 |
H |
L |
M |
||||||||||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实践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书法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中国画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舞蹈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茶艺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剪纸 |
H |
L |
M |
||||||||||
中华才艺之武术 |
H |
L |
M |
备注:1.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
2.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对应“三、毕业养要求”中具体点,例如2-①,3-④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课程对该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专业毕业要求、课程等可根据实际
附表3 **专业课程拓扑图
附表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3+1模式)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说明
毕业要求 |
指标点(可学习、可教学、可测量) |
1.知识: 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基础知识。 |
1-1了解现代汉语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利用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了解古代汉语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具备阅读古代汉语文献基本能力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需要。 1-2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能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中国文学的教学工作。阅读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外国文学发展进程,掌握外国文学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理论观点,在实际对外交往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3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学科理论基础,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语言测试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及原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并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掌控学习者的言语偏误情况;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流派,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发端与发展;掌握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及观点,并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 |
2.能力: 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国际汉语教学的专业技能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具有立足国际视角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泰语(或越南语),可以使用泰语(或越南语)为课堂教学用语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合格证书;获得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或获得中学(或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 3.素质标准 |
2-1具备写作、论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正确的写作、创作动机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具备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能适应对外汉语教师、涉外文秘职业要求进行写作。 2-2熟练使用泰语(越南语),具备中级泰语(越南语)听书读写的能力;胜任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涉外企业等泰语(越南语)的工作。 2-3掌握汉语语音知识,掌握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及技巧;了解修辞学知识理论,掌握汉语修辞的特点,能够分析言语中的修辞现象,熟悉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应用情况;掌握汉字体现的文化特点及规律,具备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分析及教学能力;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具备备课、讲课、说课、评课能力;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各要素教学特点及相关教学技巧并胜任各要素实际教学;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具备对外汉语教师口语、书写能力,能够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4掌握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沿革、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各国生活文化习俗、社交礼仪及生活禁忌等情况;了解泰国(越南)国家的礼仪和法规;胜任对泰(越 )汉语教师、导游、文秘等工作。 2-5具备中级泰语(越南语)写作能力;能够操作泰(越)文电脑进行办公;能够进行日常汉泰(越)口译(笔译),胜任翻译、涉外导游、涉外文秘工作。 2-6具备良好的汉泰、汉越翻译能力,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具备涉外文秘办公、档案管理、公共关系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在涉外企业、管理机构从事文秘、新闻宣传等基本能力;掌握中国外经贸发展理论及政策,能够掌握中国外经贸特点,胜任外资企业的相关职业;具备导游基本素养,具备泰语(越南语)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适应外语及外国思维,具备传播中国文化能力及了解国外法律法规知识的能力。 |
3.素质: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道德情操;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
3-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 3-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清国内外形势,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3认识自我,了解民情,服务社会,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培养良好的仪态举止和艺术修养,能够欣赏经典文艺作品并进行模仿练习;掌握书法、中国画的特点及经典作品;了解茶艺技法及过程;了解中国舞蹈的特点及发展;了解中华才艺并具备对外汉语教师才艺教学能力。 |
玉林师范学院-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21